专题首页
会议信息
名家专访
热点聚焦
焦点回眸
现场追踪
经典幻灯
研究进展
大会采风
幻灯PDF
CIT
CIT2021
CIT2020
CIT2019
CIT2018
CIT2017
CIT2016
CIT2015
CIT2014
CIT2013
CIT2012
CIT2011
CIT2010
CIT2009
CIT2008
国际循环
资讯内容 Content
钙化动脉和心脏瓣膜中含有似纳米菌结构的颗粒 Calcified Arteries and Cardiac Valves Contain Nanobacteria-Like Particles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4/7/29 0:00:00
加入收藏
标签:
关键字:
纳米菌
5月13日《美国生理学(心脏和循环生理)杂志》发表的一篇报道称,纳米菌(Nanobacteria)可能在动脉和心脏瓣膜的钙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Mayo临床中心的Virginia M. Miller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一种炎性疾病,感染诱发其它血管疾病的观点以前也曾有过报道。” 为证明似纳米菌物质与人体钙化性疾病相关,Miller博士和同事假设纳米菌颗粒是动脉钙化形成的原因之一,并在人体钙化的动脉和瓣膜组织中寻找证据。 研究显示,在腹主动脉瘤和钙化或非钙化瓣膜组织的钙化/组织交界处,存在一种与纳米菌大小相当的结构。这种颗粒的抗体在动脉瘤、股动脉和颈动脉的钙化斑块中持续存在。 研究者指出,钙化的腹主动脉瘤组织匀浆滤过物中可培养出纳米菌,而二叶主动脉瓣膜无钙化患者的升主动脉则不行。 纳米菌抗体可由DNA染色定位,由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尿苷的培养物培养纳米菌3天以上,结果显示有核酸合成。 研究者指出,这些发现“并未否定膜起源的基质小泡或血管壁内已分化骨原细胞中钙的化学作用对病变的意义,但研究结果显示,这种额外的生物因素可能对动脉钙化起到了一定作用”。 Miller博士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它可能代表了一种多因素进程的共同结局。纳米菌可能参与了其中的一项进程。” 她表示,进一步研究将面向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试图在培养物中确定遗传物质的特征;第二个方向是研究将纳米菌注入实验动物后,观察是否会引发动脉钙化;第三个方向是确认动脉钙化患者和所有年龄的健康人群中存在的纳米菌。”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字体大小
分享此文
评论区
有
0
人参与了
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文章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4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